close

最近突然有一股很深刻的衝動,想要寫一點脫離常規軌道的故事劇情。

左腦告訴我「那個肯定會被退稿」,右腦卻很渴望寫那樣的東西,
這時候我總會想「到底什麼樣的東西才會被退稿?」

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某些設定及劇情註定被退稿?
是指讀者看了會不舒服/不喜歡/不滿足/不如預期的東西嗎?」

這樣的思考讓我不禁重新定義了什麼叫作「言情小說」。
romance-novels.jpg 



以前別人來定義言情小說,總是說「就那種封面都是俊男美女的小說啊」。

可是真的只是這樣嗎?
我想,就具體的內容而言,言小就像是「圓一個夢」,而這個夢的結局當然不能是破碎的、不能是殘缺的;膽敢寫這種有缺陷的結局肯定是大咖……不然就是某社旗下。
於是我又忍不住思考了,閱讀一本言情,想得到的究竟是什麼?
是想得到宛如沉浸愛河的過程?還是為了開花結果的甜美?
如果是為了後者,咱們能不能直接看最後一頁就好?這麼說好像似乎也不太對,因為會直接看最後一章的人應該很少。

所以言小的公式似乎就固定了。
受到挑戰的感情 + 努力想在一起的男女(而且形象最好正面)+甜蜜又完美的結局 = 一本穩紥穩打的言小。

這是否也間接造成了多數人對言小的歧視?
我寫言小寫了很多年,歧視言小的人始終都在我的周遭;他們為何歧視言小?因為他們根深蒂固覺得「言小就是不切實際」。
那我就不懂了。
哈利波特實際嗎?飢餓遊戲實際嗎?怎麼樣都不會滅絕的吸血鬼小說,它們實際嗎了嗎?
大眾可以接受奇幻小說建構一個虛幻想像的全新世界,卻不能接受言情小說裡的虛幻愛情,這到底是為什麼?
我曾經研究過一份分析,全美銷售的平裝書裡,高達四成是「羅曼史」,也就是我們的言情小說;當大家在哀嚎紙本書銷量下滑的時候,神奇的事情發生了--羅曼史的電子書銷量反而上升。

其中有個讀者的說法很有趣。
「言小的封面總是讓人覺得很尷尬,妳絕對不會想要拿本有著猛男胸肌封面的小說在地鐵上閱讀。」
於是電子書的產生解救了她們。

這證明了不是只有華文市場會以這種輕蔑的眼光來看待言情小說,歐美亦同。
那麼,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使用這樣的封面、使用那樣的書名?難道我們不能試著把什麼「總裁別這樣」的書名淘汰嗎?

也許各大出版社試過,但數字永遠會說話。
我當過產品經理一段時間了,我很了解「聆聽意見」與「最後的銷售數字」總是會有落差。
回到作者的立場上,每每當我試圖捍衛所謂的「格調」時,往往只要一個數字就可以把我打趴。正如同我自認最用心的稿子,通常銷售數字都不會是最好的。

最後,我從一個純粹的作者,變成了一個築夢者。
我研究讀者想看什麼,我便寫什麼;那個純粹的我,於是變成了築夢者的影子。

當然,我並不是討厭扮演一個築夢者,我甚至覺得這個角色還不錯,只是偶有幾時你總會希望另一個你可以出來見見這個世界,而且不會惹來罵名。
但這說穿了又何嘗容易?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言情小說 愛情小說 白翎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